义乌国际博览中心 2024年9月1日-3日 
《浙江日报》头版专栏聚焦义乌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纪事:咬定市场不放松
发布时间:2018-05-21

 上篇:咬定市场不放松

咬定市场不放松--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

    

    初夏时节,一到义乌,却迎“热浪”——— 陆港新区的电商小镇,进驻不到一年的近70家电商企业,在10幢大楼里争分夺秒“破茧”,销售额破亿的就有24家;


    稠州路上的义乌国际商贸城,今年一季度客流量超千万人次,同比增加44%,周边金融机构资金往来也有较大增长;


    城西的义乌铁路口岸,中欧班列西向依陆出境,海铁联运班列东向依港出海,今年前两个月义乌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8.2%……


    站在义乌的每个方位,都能感到市场活力在喷涌、在升腾。“建商兴市”三十余年,“市场之手”正永不停歇地把浙中贫瘠小县塑造成“世界小商品之都”。


    市场,是义乌坚持、发展“八八战略”的一条主线。咬定市场不放松,他们把浙江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推向新境界,书写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朽传奇。


    “一切从市场出发


    城西街道横塘村,看村不见“村”。放眼望去,四周尽是高楼和正在崛起的新经济产业群,40余平方公里的区域擘画义乌的未来,一大批新业态、新产业、新模式快速集聚,名叫“陆港新区”。


    陆港,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码头口岸,而是与世界相连的节点。在这里,电商小镇集聚跨境电商,云驿小镇汇聚全国各大快递企业,捷克小镇将是欧洲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,还有浙江唯一的铁路对外开放口岸,中欧班列正是从这里出发……


    这片曾经长不出庄稼的黄土丘,眼下成了义乌最时髦的“上风口”,是义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,让人感到“莫名其妙”“无中生有”“点石成金”。


    “莫名实则有其‘妙’,那就是对市场的敏感与自觉,一切从市场出发。”陆港新区管委会主任季金甫颇为感慨,“市场和义乌,在相互的‘化学反应’中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。有了市场和市场机制,义乌就有了未来。”


    时光闪回,本世纪之初中国加入WTO,义乌捕捉国际市场开放带来的契机,投身世界经济大循环;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、世界经济收缩的冲击,他们抓住“贸易便利化”这一市场内生需求,大胆改革国际贸易体制,探索出“市场采购贸易方式”,再次逢凶化吉……十多年来,表面上是越来越大的小商品市场,其背后是对“市场”涵义的不断丰富与升华。


    在义乌市改革办,两张贸易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。传统的国际贸易,主体是国有外贸公司,广大工商户都被排除在国际市场大潮之外;而“市场采购贸易”,万千市场经营户、中小采购商直接进入贸易链条,外贸公司只是代理商。外贸主体的这一转换,释放的能量足以让全球商界震撼。


    “义乌经济,说到底是百姓经济。”义乌市委主要负责人说,“从最早的‘马路市场’起步,不管环境如何变幻,市场和市场机制就是我们的‘点金术’。义乌市场为世界60亿人搭建大众化的创业平台,让更多创业者到义乌成为市场主体,让更多市场主体拥有平台和资源、创造更多社会财富。”


    悟到市场的真谛,义乌人的眼界如此宽广。他们对市场的定义,不仅是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的商品交换场所,更要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一块“磁石”。


    “一切由市场激活


    约旦商人穆罕奈德,在义乌找到了最舒适的环境,一待就是16年。他在繁华的稠州路上开了一家近千平方米的阿拉伯餐馆,名叫“贝迪”,中文意思是“我家”。他喜欢站在窗边看马路上的车来车往,这座停不下来的小商品城,正在成批量地创造财富。


    “拉开店门、打开电灯、擦净橱柜,就有人‘送钱’上门。”商户郭集福来自马来西亚,起初他只是到义乌批发小商品,现在在这里加工销售南美的天然宝石和饰品。他说,现在赚多赚少已不是最重要,重要的是这里让他实现了人生价值。


    穆罕奈德和郭集福们越来越像地道的义乌人。不仅因为他们是说着流利中文、活跃于当地社会的“义乌通”,更因为他们有一种“义乌范”———“这里太神奇,只要跟着市场走,火什么卖什么,缺什么补什么,就极有可能发财。”


    这条连外商都深谙的“秘笈”,让义乌成了一个巨大的能量“反应堆”,资本、人力、信息等各种要素被充分激活、高度裂变,处处充满惊喜。


    12年前,温州人刘微初到义乌,花三天时间在街头“看义乌”。她首先看到密集的客流,便开始做房产中介;若干年后电商兴起,她乘势做起时尚配饰的跨境电商;后来,适逢大学生创业潮,她便成立外贸创业公司,孵化年轻“老板”。如今,从她这里“毕业”的跨境电商店主有30多个。


    过去的10多年里,义乌不断有来自外部的变化、冲击和挑战,然而正如刘微做出的选择,义乌的市场每一次都能踩准变换的节奏,闯出一片新天地。据统计,去年义乌市场成交额1493.2亿元,比上年增长8.7%。


    “义乌最牛的地方,在于每个市场主体都具有高度活力,碰到问题就迅速做出调整。我们每天都在进步和创新,可以应对任何变化。”在小商品市场做了30年铸铁锅生意的刘萍娟,体会最真切。就连他们的“房东”义乌商城集团,也不甘于当坐商收租过日子,而是一刻不停地打造“义乌购”跨境电商平台,设立全球分市场,布局海外仓。


    正如郭集福的肺腑之言:“在义乌做生意的人,不大可能会停下来。离开了义乌,也许我什么都不是。”市场机制,这只无形的手点燃无数人平凡而热烈的生命故事,更让市场本身成为每天都在前进、可以应对任何变化的创新“集成”,充满生命张力。


    “一切让市场回答


    宾王158文创园,由“老市场”改造而来,眼下国内外100多家文创企业把最新的产品放到这里“试水”,他们相信,产品在义乌能遇到最挑剔的目光,市场能给出最及时、精准的反馈,如果能入中外客商的慧眼,那么“爆款”就触手可及。


    “一切让市场回答。”这是义乌人朴素的经验,他们把这种敢于试错、勇于闯关的精神延伸到方方面面,改变了个人命运,也让义乌有全新的际遇。


    在义乌苏溪的信息光电高新区,“巨星”正在冉冉升起。在武汉“出生”、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华灿光电,已经在义乌建成亚洲单产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厂区,并成功点亮第一片外延片、第一颗LED芯片……这里射出的光线,填补了义乌乃至全省LED产业链上的空白。


    回乡投资的周福云,谦虚地称自己只是个“推手”。2006年,从印刷包装生意起家的他,与一群海归博士共同创办公司。2015年,他看准LED行业价格触底的时机,反复“游说”董事以及大股东,终于把项目带入义乌。


    “回过头看这两个决定,风险极大,但无比正确,市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”周福云说。因为华灿的到来,瑞丰、木林森、爱旭、东方日升等10多家上下游企业先后“逐光”而来,打通了LED全产业链,全面投产后将占有国内LED产业的20%以上的份额。


    义乌人憧憬着这个“世界光明之都”能照亮“一带一路”。这个有些大胆的想法,并非天马行空。在全球化背景下,义乌人从来不缺乏勇气和冒险精神,他们逾越空间距离、突破心理疆界,用自己的方式闯入新世界———


    义乌民营企业“天盟”,一路闯关夺隘,开通并运营“义新欧”班列,是全国运行线路最长、途经国家最多、满载率最高的班列;


    连续举办23届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,瞄准“标准化”带来的产品质量提升、国际贸易畅通的趋势,去年新增全国首届标准展,意欲成为小商品标准制定的重要平台;


    逐渐成形的人文旅游“望道线”,学者陈望道在义乌老家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时“信仰的味道”、何斯路小村折射的“改革开放缩影”,以及“义新欧”班列的“新丝路起点”等,历史和现实的节点在此交相辉映……


    商海大潮的荡涤,使越来越多的义乌人懂得用全球眼光和现代思维谋划未来,续写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履历。市场与义乌,充满无限可能。



下篇:长袖舞出新天地

长袖舞出新天地--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

   

    5月2日,在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,5家企业一次性办理了“既能做内贸、又能做外贸”新证照,这也意味着义乌率先在全省实现“外贸主体资格和对外贸易经营资格”事项办理“最多跑一次”。


    在义乌,这样的“小确幸”天天在发生。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,去年,792项到政府办的事项中,773项实现“最多跑一次”,其中172项“一次不用跑”。在这个“世界小商品之都”,政府的“有形之手”长袖善舞,该出手时就出手,不断清除体制机制藩篱,为中外客商牵线搭桥,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,不断创造奇迹。


    长袖舞出新天地,义乌正以高质量的制度供给,探索实践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“党政有为”的特色之路。


    “手”释活力


    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,连续16年群众满意率超过99.9%,日均办件量超过7300件,服务量质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……它是义乌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最典型的范例。


    减事项,就是减权力。在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,复印机几乎“绝迹”。去年一年,该中心以“取消复印机”为着力点,倒逼35个部门累计减简事项455项,减简率达34.5%。今年,他们计划继续减事项、减材料、减证明,直至减窗口,80%以上的事项在网上办理,尽量让企业和市民“零跑腿”。


    “出租车安全检测,交通和公安部门都有要求,同一辆车要年审两次、花两笔费用,且检测标准一致。这种重复事项应该马上砍掉。”义乌市编制办主任王瑞铨说。曾经需要跑多个部门、耗时7个工作日的事项,现在只要跑一个窗口、跑一趟就能办妥。成为全省首批外贸企业“证照通办”体验者后,义乌市上溪镇的农村电商王榕坜激动地说:“现在到政府办事真方便!”


    减时间,就是降成本。义乌针对企业数量多、规模小、环境污染和能耗相对较少,率先在全省开展区域能评、区域环评、区域水保等“多评合一”改革,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平均缩短36天、减支46%。


    一期投资60亿元的华灿光电LED项目就是其中的受益者。华灿光电董事长周福云算了一笔时间账:代办制、联办制、模拟制“三制”办理,提速25天;减部门前置、减要素前置、减公众参与流程“三减”审批,提速5个月;优化环评文件编制、优化环评审批程序、优化项目竣工验收“三优”后,提速50天……原本计划6年建成的项目,从签约到正式投产不到两年半。


    “省下来的时间太宝贵了,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抢得了先机。”周福云说。


    沿着建设敢于改革、勇于担当的“创新政府”这一路径,义乌今年启动第六轮行政体制改革,又继续探索实施“标准地”“承诺制”“颗粒化梳理”等系列新举措。在一轮又一轮的“答卷”中,政府越来越从容,群众越来越满意。


    伸手”强服


    老板管工厂生产加工、老板娘守摊位接单,一个普通的家庭作坊小厂,便能与外国采购商面对面做外贸生意。这是实施“市场采购贸易方式”后,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一大奇观。


    如何把这些“多品种、多批次、小批量、拼箱组货、主体多元”的小商品顺利出口,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国际贸易、实现义乌市场国际化?这无疑需要一个富有睿智和敢于担当的政府“走在前列”,为小商品“铺路搭桥”,开放远渡重洋的体制机制之门。


    2012年,国务院批复“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”,给了先行先试的权力。为了让商品“货畅其流”,义乌把重心落在贸易便利化上。在全国首创“市场采购贸易方式”,正是通过出口货物监管方式创新,有效解决了出口小商品通关手续繁琐问题。在“义通关”平台,义乌率全国之先,把出口集装箱信息搬上手机,货物通关自然加速,集卡车排队的场景不见了。


    借助改革契机,义乌加快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,为小商品出口打造一个全面开放的综合平台。国内唯一由民营企业运营的“义新欧”班列,在班列首发和试点获批之前,义乌已布局成立省级产业平台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,管委会就设在班列的始发点——义乌铁路口岸附近。两年前,义乌又增设全省唯一的陆港事务与口岸管理局,派驻专门人员进驻班列运营团队,全程跟踪服务班列发展,协调有关资源向各大口岸倾斜。


    面对要素禀赋“先天不足”,义乌的民营企业求开拓,当地政府亦是如此。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,也叫陆港新区,集跨境电商、智能仓储、国内物流、快递物流、公路物流、铁路物流、空港物流等功能于一体,一个又一个物流平台项目或从无到有,或升级开放。


    “便捷、便宜。”陆港新区管委会主任季金甫说,在市场化环境下,政府的“有为”,就是把各种人为设置的繁文缛节、壕沟路障清除掉,把各种断头路、山水阻隔打通,减少审批环节、降低交易成本——这便是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。


    “有形之手”构筑的多式联运、货通全球、立体物流体系,撑起的是一个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的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市场集群。


    携手”赢未来


    4月中旬的一个清晨,又一趟从马德里返程的“义新欧”班列,满载着60多个标箱的优质“欧洲制造”,缓缓驶入义乌铁路口岸。


    3年多来,“义新欧”班列实现了每周去程4列、回程两列的双向常态化运行,已开行至马德里、伦敦、布拉格等9条线路,辐射沿线35个国家。


    因为这趟火车的开通,西班牙人米格尔第一次来到义乌。他的家族在马德里有一家农副产品企业,有100多年历史了,在当地名气不小。他拿起一瓶自家生产的橄榄油说,这些产品已经卖到全球10个国家,希望借助义乌的展会和市场打开中国市场。


    “中小企业如何走向国际,这是全球范围的普遍性问题。”义乌市委主要负责人说,未来的义乌没有难做的贸易,要搭建“大众化”市场平台,从“全国共享”走向“全球共享”。


    中午12时多,在距离铁路口岸5公里的保税中心,义乌海关保税监管科的七八个关员忙坏了:前一天上午新西兰的柜子来了、下午日本来的柜子到了,第二天上午西班牙的客商来报关,中午韩国来的商品到了……这些新到的“洋货”,不日就会通过义乌的展会和市场走进寻常百姓家。


    在“义新欧”班列运行常态化后,义乌紧盯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,在设立中国进口商品城的基础上,又在筹备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,瞄准海外中小企业生产的二三线日用消费品,搭建海外中小企业接轨中国市场的平台。


    现在,义乌还把“新丝路”再延伸:设立100亿元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投资基金,推动66个项目纳入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项目库;在波兰华沙、沙特吉达等城市运营海外分市场,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7个海外仓;在“义新欧”两头,浙江捷克小镇和“一带一路”捷克站正在谋划中……


    一趟班列,就能直达义乌;一个货柜,就是一个“洋超市”;一台展会,就能对接全国采购商……义乌政府搭建的一系列开放平台,为境外中小企业的品牌商品进入中国打开低成本、高效率的大门。义乌每年吸引50万外商入境,有超过1.4万名外商常驻,这样的“携手”,不仅为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货,还帮助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售货。


    去年,义乌实现出口2304亿元、进口35亿元,分别增长4.7%和25.2%;电商交易额2220亿元,增长25.3%;邮政和快递业务量增长72%,跃居全国第六。市场贸易采购的进口、转口新模式在义乌逐渐成形。


    一个开放发展的制度环境,一张开放共享的贸易网络,“有形之手”的创新而治,让义乌与全球深度融合。 


来源:世界义商研究院

客服电话:
0579-85891888 010-67801814
传真:
0579-85297855
邮箱:
web@ecfair.cn
版权所有:
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
备案号:
浙ICP备15030753号
技术支持:
创源网络
版权所有:
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341号
公司:
义乌市网博会展有限公司
地址:
义乌市工人北路689号外贸商务大厦6楼
在线咨询 展会咨询QQ
604026680
参观咨询QQ
2422768246
官方微信
采购商微信预登记